今天是:

学生工作

学生工作

当前位置: 本站首页 >> 学生工作 >> 正文

国赛银奖背后的青春答卷 —— 记长工职院学子郭文杰的技能进阶之路

发布日期:2025-03-20    作者:周克娜     来源: 机电工程学院    点击:

2024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总决赛的颁奖大厅,聚光灯下,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学院2023级学生郭文杰身着深蓝参赛服,胸前校徽在金属奖牌的映衬下熠熠生辉。他与团队成员携手捧起装备制造赛道银奖,这枚沉甸甸的奖牌不仅书写了个人技能成长的精彩篇章,更刷新了学校在该项赛事的历史最好成绩,让"湖北职教力量"在国际赛场绽放光芒。


淬火成钢:从实训室走出的技术尖兵 作为智能制造领域的国家级赛事,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涵盖数字孪生、智能装备集成等前沿技术模块。大一下学期,凭借扎实的专业基础,郭文杰经机电工程学院院长熊巍亲自推荐,入选赛事集训队。自此,他开启了为期八个月的"三点一线"特训: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尚未照亮实训楼,他已在图纸上标注新的技术参数;午夜的设备调试区,示波器的荧光映照着反复推演的控制程序。 在攻克"高精度抓取机械手"关键技术时,郭文杰遭遇了抓取定位误差超过0.5毫米的瓶颈。他连续72小时泡在实训室,对照工业机器人动力学模型逐行校准代码,累计完成127次模拟抓取测试。当第38版改进方案实现"零误差抓取矿泉水瓶"的精准操作时,这个来自黄冈的00后少年终于舒展了紧锁的眉头。正如他在技术笔记扉页所写:"智能制造容不得0.01毫米的懈怠。"

齿轮联动:打造精密协作的冠军团队 作为团队核心成员兼演讲汇报人,郭文杰对"职业教育即团队教育"有着深刻理解:"我们就像工业齿轮箱里的精密组件,只有齿合无间才能迸发最大效能。"在备战国赛期间,团队创新实施"昼夜轮值攻坚法":白天分组进行智能产线装配调试,夜间集中攻克数字孪生建模难题,累计形成237页技术分析报告。 这种协同精神在多赛事历练中持续升华:参加"中美青年创客大赛"时,团队研发的"PET饮料瓶二次回收打印成材一体化设备",通过168小时连续运转测试,实现废旧塑料利用率提升42%的技术突破,最终斩获分赛道二等奖;在第三届全国高校国产软件应用大赛中,他们自主设计的"茶杯智能清洗消毒机",凭借18项专利技术荣获三等奖,让"中国智造"的青春力量再次获得行业认可。

载誉思源:在智能制造新赛道加速奔跑 载誉归来的郭文杰始终保持着技术人的清醒:"这块奖牌属于学校智能制造实训中心的每一台设备,属于每天陪我们加班的双师团队,更属于那个为了0.1度角度偏差反复校准20次的团队。"他特别提及学校构建的"赛教融合"培养体系——校企共建的22个智能产线实训平台,为选手提供了真实工业场景的实操机会;由企业工程师与专业教师组成的"双导师"团队,累计开展136次技术答辩,帮助他们打磨出经得起检验的解决方案。 面对接踵而至的荣誉,这位年轻的"技术控"早已规划好新征程:床头的《工业4.0智能装备设计》翻开在最新章节,实训服口袋里的笔记本记满"新能源装备故障诊断系统"的研发思路。正如他在获奖感言中所说:"职业教育的赛道没有终点,我们要带着国赛的'入场券',在智能制造的新蓝海划出更亮丽的青春航迹。" 从技能赛场到产业前沿,郭文杰的成长轨迹正是新时代职业教育"德技并修"的生动注脚。当00后技术能手们的指尖在工业控制屏上舞动,当智能装备的齿轮开始新的转动,属于中国职业教育的黄金时代,正在这群青春筑梦者的手中徐徐展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