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是:

学生工作

学生工作

当前位置: 本站首页 >> 学生工作 >> 正文

机电工程学院迎新那些事

发布日期:2025-09-24    作者:余俊哲     来源: 机电工程学院    点击:

金秋送爽启新程,丹桂飘香迎学子。随着2025级新生陆续报到,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学院以“创意+暖心”为核心,精心打造系列迎新活动——从姓名藏字的专属打卡点,到生日专属的甜蜜祝福,从校长深入宿舍的贴心关怀,到志愿者全程护航的闭环服务,每一处细节都满含“机电温度”,为新同学与家长们勾勒出校园生活的美好开端。

一、创意打卡点:“机电学院”四字里,藏着每个新生的名字

“快看!我的名字在‘电’字旁边!”“来,爸妈帮我和这四个字合张影!”在机电学院迎新现场,一处充满设计感的拍照打卡区成为绝对“C位”——学院巧妙将2025级所有新生的姓名,融入“机电学院”四个醒目的艺术字体中,一笔一划间皆是专属心意。新生们或弯腰细找,或与同伴分享“找到名字的快乐”;家长们则举着手机、相机,定格孩子与“专属姓名墙”的第一帧校园记忆。“第一次见把名字融进学院标识的,太有纪念意义了!”来自湖北黄冈的新生家长王先生笑着说,“能感受到学校对孩子的重视。”


打卡区旁,48瓶整齐排列的可乐更添惊喜:瓶身清晰镌刻着学校党委书记向家文对长江工院学子的48字画像描述,字字凝练着“勤学笃实、守正创新、担当有为”的期许。


二、生日暖仪式:校长送蛋糕,机电传统里的“入学惊喜”

“同学你好!祝你生日快乐!”9月13日迎新当天,校长杨道远、党委副书记陈欣走进机电学院迎新大本营,在详细询问新生报到流程、人数统计、服务保障等情况后,校长杨道远为当天过生日的两名新生,送上了定制的生日蛋糕与亲笔寄语卡。


“在入学第一天收到校长的生日祝福,太意外也太温暖了!”新生陈金鹏双手捧着蛋糕,难掩激动。新生刘宇轩家长特意向前与杨道远校长握手,对学校这一举动深表感激。据悉,为迎新当天过生日的新生送祝福,是机电学院坚持多年的传统——从定制印有“长江工院机电学院”字样的蛋糕,到学院老师手写的“入学+生日”双重新愿,每一份心意都旨在让新生在陌生的校园里,第一时间感受到“家”的关怀。“希望这份小小的惊喜,能成为你们大学生活的美好起点。”杨道远校长笑着对新生说。

三、宿舍传叮嘱:给家长“定心丸”,给学生“成长课”

“宿舍卫生很干净,设施也齐全,你们住得还习惯吗?” 迎新期间,杨道远校长还专程走进男生宿舍,仔细查看宿舍的采光、通风、家具配备情况,与正在整理行李的新生及家长拉起了家常。

“把孩子交给学校,请你们绝对放心!” 面对家长们关切的目光,杨道远校长说道,“学校会像守护自己的孩子一样,做好教学培养、生活保障,更会教会他们明事理、强本领、会担当。” 随后,他又转向新生:“离开爸妈独立生活,不是‘没人管’,而是迈出舒适区、学会自立自强的开始。遇到困难随时找老师、找宿管,长江工院就是你们的第二个家。”

紧接着,党委副书记陈欣来到新生宿舍,围绕人生规划叮嘱:"大学是人生规划的关键阶段,大家刚过渡到大学,若对未来迷茫,要尽早思考专业兴趣、发展目标,多参与学科活动、多和专业老师交流,把学习与规划结合;学校会通过生涯指导、导师帮扶帮大家找方向,希望大家在这儿学好本领,绘好人生‘路线图’。"

志愿红护航:从报到到入住,全程闭环里的“暖心摆渡”

迎新现场,一抹抹“机电志愿红”同样令人动容——从新生抵达校门口的第一刻起,志愿者们便主动上前接过行李;在迎新大本营,他们耐心指导新生填写信息、领取校园卡与生活用品;从大本营到宿舍楼的路上,他们举着指引牌,生怕新生走丢;到了宿舍楼下,他们又帮着搬运行李、讲解宿舍规章制度。

“我去年报到时,就是志愿者帮我扛的行李箱,今年我也想把这份温暖传下去。”作为志愿者的2024级学长解佩勇擦了擦额头的汗,又转身帮新生搬起了厚重的被褥。从报到登记到入住宿舍,志愿者们用“全程陪伴”构建起服务闭环,他们的笑容、汗水与耐心,成为新生入学路上最温暖的“摆渡人”。

从创意满满的姓名打卡,到直击人心的生日祝福,从校长深入宿舍的关怀,到志愿者全程护航的坚守,长江工院机电工程学院的迎新活动,用 “看得见、摸得着” 的温暖浸润人心——这份温暖里,藏着学院为新生定制的“专属成长印记”:一枚契合机电专业特质的车形书签。它以简洁的机械线条勾勒出车的轮廓,既呼应了机电工程 “智能制造、机械设计” 的学科底色,更藏着学院的真挚期许:愿同学们以这枚书签为喻,在大学时光里筑牢专业 “底盘”,像打磨精密车载部件般深耕知识;未来能驾驭专业知识的 “引擎”,在机电领域的实践赛道上稳步前行,无论面对学业探索还是职业征途,都能如畅通行驶的车辆般,突破障碍、驶向理想,真正让 “车形” 成为 “通向专业未来、成就成长坦途” 的象征。

未来,机电工程学院将继续以 “学生为中心”,为新同学搭建成长平台、筑牢发展根基,陪伴他们带着这枚承载专业初心的车形书签,在长江工院书写属于自己的 “机电青春篇章”。